我們枝江酒業有著重視輿論宣傳的良好傳統。尤其是在進入市場經濟時期之后,枝江酒業于2002年初創辦了枝江酒報和枝江酒業的官方網站,并依托這兩大宣傳陣地,著力向省市級、國家級媒體拓展和延伸,不斷擴大社會傳媒市場占有率。十年來,枝江酒業在全國300多家新聞和文藝媒體發表的各類作品超過一萬件。其中,上省市級、國家級報刊、電臺、電視臺發表和播放的作品達到78%以上,且獲得國家級、省市媒體獎勵的超過100人次,成為枝江酒業文化建設中的一道景觀。
充分發揮枝江酒報的三大優勢,為品牌成長鋪展寬敞的輿論通道
枝江酒報是連接內外的文化平臺。2002年的元月,剛剛順利完成股權改革的枝江酒業一班人帶著做大做強枝江品牌的沖天干勁和青春激情,在著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同時,也沒有忽視對企業文化戰略的制定。在銷售公司總經理曹生武的建議下,枝江酒報正式創辦。那時的企業內刊還不多見,枝江酒業奮勇爭先,在企業文化建設上敢于創新,在全省白酒行業中首開先河。真正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后來,稍有實力和發展眼光的企業紛紛辦起了企業內刊,各種企業內刊也如雨后春筍,在時代的發展洪流中應運而生。枝江酒報從最初的自采自編自辦,到后來與《三峽晚報》、《楚天都市報》等合辦,已建立起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成為連接內外的重要平臺。這許多年,枝江酒報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真實地記錄了枝江酒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巨變,因真實而令人誠服。在廣告泛濫成災的今天,在注重短期造勢而不能自圓其說甚至不顧及后續發展的今天,能保持這種真實風格的企業內刊就顯得彌足珍貴,與枝江酒業做百年偉業的遠大戰略是合撤的。從大局的發展來說,枝江酒報充當了枝江酒業的“文化使者”,枝江酒報是在枝江酒業順利完成由公有制轉為非公有制企業之后興辦的,如果說“弱國無品牌”,那么枝江酒報的誕生是枝江酒業人品牌意識的最初萌芽,也是那時枝江酒業初顯實力的見證,把枝江酒業人科學的發展觀、樂于奉獻的價值觀等一一傳播到社會各界。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黨政官員中,許多人來到枝江酒業視察和調研,他們不聽匯報就能知道枝江酒業的發展狀況,還有的領導如數家珍,比如哪一年納稅多少,什么產品在哪個市場上供不應求等,一份內容真實的枝江酒報就是他們了解枝江酒業的多畫面視頻。
枝江酒報薈萃了諸多精彩故事。2003年9月,在枝江酒業技質部工作的武漢大學生閔潔因要回武漢照顧父母,不得不淚別枝江酒業,不舍地踏上回武漢的路程。回武漢后,她看到統一集團武漢分公司在招檢驗員的消息,但看招聘啟事上條件很嚴格,她靈機一動,帶上
枝江酒報成為宣傳枝江的名片。枝江酒報的發行除了具有三峽晚報和楚天都市報的發行渠道外,還隨著枝江酒的暢銷帶到了全國各地。2004年4月,枝江酒業駐浙江嘉興的業務員在市場上召開客商訂貨會,由于當時枝江酒報還沒郵寄到,近百名二批商十分想了解枝江酒品牌的詳細情況,業務員只好把隨身帶的一張枝江酒報拿去復印了100張,被在場的二批客商一搶而光。全國各地,凡是有枝江酒的地方,就有枝江酒業報紙。省外許許多多的消費者,他們因為枝江酒而知道長江中游有枝江市,“枝江”商標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枝江酒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使枝江這個盛產美酒的“原產地”在外地人眼中變得神圣而令人向往。從某種意義上說,枝江酒報成為宣傳枝江的一張文化名片。在特色取勝、可利用資源取勝的今天,枝江酒報漸成為打造枝江特色不可或缺的資源。(張同)